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8集课程复讲 |
羊英丽学长 |
|
“兄道友,弟道恭,兄弟睦,孝在中”,兄友弟恭,家里就会一派祥和之气,家和万事兴嘛。 汉朝有两个兄弟,哥哥叫赵孝,弟弟叫赵礼,有一天赵礼被盗贼给抓去了,他哥哥知道后很着急,直接冲到山寨去想要救他的弟弟。他看到那些盗贼很饿的样子,准备吃他的弟弟,他于是毫不犹豫地跑到那些盗贼面前跟他们说:你们不要吃我的弟弟,你们吃我。我弟弟有病,身体又瘦,你们要吃就吃我,我身体健康,又比较胖。他的弟弟听后也很着急,马上推开他的哥哥,跟那些盗贼说:你们不要吃我哥哥,你们抓到的是我,所以你们吃我是应该的,绝不能连累我的哥哥。两个兄弟在那些盗贼面前争着为对方去死,结果那些盗贼看到之后很感动,把他们兄弟俩都给放了。 后来,赵孝和赵礼愿意为对方牺牲生命的故事传到了皇帝那里,皇帝也大受感动,就委任他们二人去做官治理百姓,这是他们孝义精神为他们带来的后福。为什么皇帝会用他们,因为这样相互关爱的兄弟,一定是懂得孝义的人,他们有这么好的德行,出来做官一定能爱护百姓。因为“教以孝”,他会“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”,会敬天下所有的父母,“教以悌”,他会“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”,会敬天下所有的兄弟姐妹。 有一个学生,他有一双拖鞋有些坏了,他就换了一双新的拖鞋。而他的那双有些坏的拖鞋他并没有扔掉,因为他知道“勿喜新,勿厌旧”。结果没多久他的一个同学拖鞋坏了,没有鞋子穿冬天会很冷,于是老师就跟他说让他把这双旧的鞋子借给他同学穿,结果这个学生是怎么做呢?老师发现,这个学生把他的新鞋子让给他的同学穿,自己却穿那双旧鞋子。有时,孩子的大度真的让我们很感动! 《礼记 曲礼第一》第一页写道:“傲不可长,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”人的傲慢心一长,就很难受教,就很难再进步,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以后确实就很难有所作为,因为做学问重在虚心受教,懂得“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”。人的欲望也不能随意放纵,不然容易玩物丧志。另外,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志向没有理想,就常常会觉得空虚,就容易造成游手好闲、一事无成,只有有高远志向的孩子,能从小立志服务社会、服务他人,才可能有所成就。人也不能轻易得意忘形,否则容易乐极生悲,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把握分寸,只关注自己的感受,那么就容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坏的影响,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不好的。 我们夸赞孩子,也一定要注意分寸,懂得其中的智慧,可以夸赞孩子的德行,却不要夸赞孩子的外表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我们夸赞他的外表对他来说是不会有什么益处的,只会让他去关注这一方面。而我们夸赞他的德行,同时对他有所期许,那么他才能有所作为。 我们再来看“或饮食,或坐走,长者先,幼者后”。这似乎是个生活中的小细节,但对于学礼的人来说,却是非常重要的,这些都做到了会养长孩子对长辈的恭敬之心。所以真正的学问在于一个人的存心,“为他人着想”那是一等一的学问。 范仲淹的大儿子叫“范纯仁”,其实从这个名字里,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期望:希望他做一个时时存着仁慈仁爱之心的人,也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为人着想的人。而范纯仁也没有辜负他父亲对他的期望。有一次,范纯仁帮他的父亲把五百斗的麦子从京城运回江苏老家。在路上,他遇到了一个他父亲的老朋友,在闲谈中,这个父亲的老朋友就把他家中的境况告诉了范纯仁。他父亲的朋友家里面,父母去世了,没有安葬费,女儿还没嫁出去,一家人过得很艰难很困窘。范纯仁听了之后,当下就决定把那些麦子全卖了,然后把钱全给了这位长辈。可是钱还不够,怎么办呢?他就把运麦子的船卖了,凑够了钱给这个长辈。结果范纯仁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就回京见他的父亲,告诉他父亲在途中发生的所有事情。讲到把麦子卖了钱还不够的时候,他父亲就跟他说:你应该把船卖了。结果范纯仁说:父亲,我已经把它卖了。这个呢,叫做父子同心,如果他父亲为人不好,他儿子不会这么做,也就不能有这么好的存心。可能会有人说这是在做吃亏的事,他们有着一颗仁厚之心,不会吃亏,只会得福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